马大康著《文学活动论》(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版),以文学活动作为切入点,立足边界,思考当前文学理论研究中存在的观念冲突、时代交替之际文学活动的变化迹象等问题,探讨处在文学活动中的人的生成过程。吴其南教授认为本书不仅视角新颖、立论精警,而且逻辑严密、议论透彻。无论全书还是具体章节,都给人以厚重感。
温州人行商天下,从商行天下到善行天下,值得研究。探讨温州人新慈善模式的专著《温州慈善的教育范式》(郑恩同、邱开金、何秉欣著,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版),有个案调研,如微笑联盟走进四川、爱心传递感动蚌埠等,有慈善感召的社会反响,又从慈善之行研究慈善教育,随着实践的深入而进行新的理论解读。这本专著是研究温州当代发展的新的重要学术成果,它的出版,反映了温州理论工作者的敏锐:能够紧扣时代脉搏,探讨新的发展的实际,不断推进学术创新。
在温州书城,也欣喜地看到多位温州学人的史学著作:温州医学院副教授叶建著《中国近代史学理论的形成与演进》(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8月版),探讨中国近代史学的发展;温州大学副教授邵晓芙著《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浙江民变问题研究》(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0月版),在复杂的历史中,从多方面探究清末浙江民变问题;两书的面貌不同,而相同的是两位年轻人都是静下心来多年坐冷板凳,从而取得学术创新的成果。浙江工业大学副教授方坚铭著《永嘉场地域文化研究》(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版),这是考察永嘉场地域文化的第一部专著,选题新且准,但匆促成书,严谨不足。叶大兵、叶丽娅新著《中国锁文化史》(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5月版),以多年积累,深入阐述,联想到他们对温州工艺美术的研究,表明叶氏父女已从研究民俗转向探讨史学,由鞋文化研究走向更为广阔的领域。
语言学研究,温州有不同寻常的知识群体。今年八十高龄的语言学家郑张尚芳出版《郑张尚芳语言学论文集》(上下册,中华书局2012年10月版),收入他的研究论文54篇。王士元在序言中评论郑张先生指出:“他对这个领域的贡献卓著,都是基于他在传统汉语文献学方面坚实深厚的涵养,包括清朝许多伟大的作品他都有深入的研究,加上他对现代方言的敏锐观察力,特别是他的母语温州方言。很少有学者像他一样能同时掌握历时与共时的材料,并依此提出创新的见解。”这本书的出版,是中国语言学界一件可喜可贺的事。同时还在书店看到潘悟云著《音韵论集》(中西书局2012年8月版),收入论文10篇,后8篇是潘先生在温州师范学院任教时的文章,学术价值很高。
上海“思勉文库”收有《苏渊雷学术文集》(苏渊雷著,房鑫亮编,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版)和《戴家祥学术文集》,前者去年已在书店见到,论文选集;后者今年1月13日在温州书城看到,36万字,分为金文大字典选、学术专论、金文考释、书评序跋等四辑。
首届温州龙湾明代文化研讨会论文集编为《明人明事》,由人民出版社2012年2月出版。纪念王十朋诞辰900周年,温州、乐清开展系列活动,《王十朋诞辰九百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(项宏志主编,线装书局2012年11月版)以最快的速度奉献给读者。
玉环高铭暄先生的著作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诞生和发展完善》,根据作者1981年版修订,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