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记者 刘曜 李艺
外国专家来访,患儿幸运入选……如果说11月3日“微笑联盟”手术首日,大家的内心更多的还是兴奋加些许忐忑的话,那昨天的病房,始终被一份“期待”所占据。手术完毕的家长期待早些看到孩子完整的笑,刚住进医院的期待也能如他们般顺利手术,医护人员则期待前一天的磨合能带来更默契的配合。
出院前,安徽籍的肖艳梅夫妇特意在爱心病房的留言墙上写下感谢和期待:“非常感谢。太激动了,不知用啥词感谢。”“祝:宝宝们,快乐成长,聪明健康。”8个月的儿子李丰手术后又哭闹了一个晚上,不过肖艳梅现在的笑容可比手术前踏实多了:“现在我只盼望,早点看到我的宝贝露出完整的笑。”
咸阳的王涛也要出院了。怕王涛的奶奶武春花记性不好,临床的病友李经纬又反复叮嘱着护士刚刚交代过的注意事项:“千万不能让孩子碰伤口;头几天一定不要让他吃太硬太干的东西……”
两人的对话让人感慨。他们相隔万里,素不相识。因为孩子共同的病患,因为世界温州人“微笑联盟”的爱心,而像亲人般互相关照。
昨天,前日完成手术的孩子已陆续出院,19位患儿又被推进手术室,今天将接受手术的孩子又陆续住了进来。每当一个孩子离开,每当一个孩子从手术室抱出,那些还没做手术的家长就不约而同地围过来。仔细打量着术后孩子的嘴唇,评论着,称赞着。
这些未手术患儿的家长,因为有了成功的前例,内心少了一份忐忑,多了一份期待:我的孩子一定也可以和他们一样吧。
还有10余个家庭刚刚看到新闻从别处赶来报名。看着一位位成功手术家长的笑容,他们的期待更是溢于言表:但愿我的孩子也能参加。
为了让更多的孩子重拾微笑,“微笑联盟”的工作人员都认真地帮迟到的家庭登记,即使这次不行,下次有机会还可以通知他们——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些因孩子先天缺陷而内心辛酸的父母满怀的期待。
报上了名,家长们原先的担忧化成了开心的微笑。
手术室里依然一片忙碌。比起第一天,助理护士和麻醉师陈静、汪自欣明显更加默契。外国医生喜欢一边做手术一边听音乐,有时轻轻地哼着歌,偶尔还开几句玩笑。这种紧张之余的轻松方式,温州的护师们已经适应了。汪自欣说:“昨天是第一次和外国人做手术,有些紧张又兴奋。但现在心里只有一个念头:和他们一起把手术做好。”